天台心鑰講座

 

《天臺心鑰》學習體悟

初稿於7/9/2019 | 作者:周林燕

過去的三天,果慨法師在法鼓山普賢講堂(波士頓)講授《天臺心鑰》,個人有幸聽聞,深感義理超絕、法語攝心;如食甘露,如飲醍醐,遂以此學習筆記總結壹二,聊表感恩之心!

法師的教學精彩絕倫,常讓人有當頭棒喝、豁然開朗之感;既有豐富而深刻的學識理論基礎,又有從法性清凈境界流出的般若智慧法義,更有法師結合自己修學體驗而感悟並藉著教學而播撒出來的慈悲甘露;是以能在以高深超拔的義理教觀統攝全局的同時,讓人感受到清涼與慈悲。聽法的時候,我常常有壹種意識升維的感覺,那是壹種不斷攀升後看到壹個更高而嶄新的世界、而不由自主嘆壹聲“原來如此”的感覺,那是壹種舊有疑惑、觀念不攻自破而毫無違和抵觸的感覺,那也是壹種似乎與心靈深處的某種知曉激蕩共振而驚喜贊嘆壹聲“本來如此”的感覺。個人以為,法師的講課,是世間智與出世間智結合的教學過程,而我們這些能夠聽聞這樣的教學和法語的眾生,真是有福了!

法師講天臺,然而從《教觀綱宗》入手,把整個佛法的骨架立起來給我們看;從判教開始,壹路引領我們瞻禮諸佛祖師的精妙之處、更感悟諸佛祖師的良苦用心。法師引《教觀綱宗》的總圖譜以及聖嚴法師的教誨,帶領我們學習和認識藏、通、別、圓四教之異同,其中穿插和講解許多專有名詞,如“體空”、“析空”、“次第三觀”、“壹心三觀”、“真諦涅槃”、“中諦大般涅槃”、“頓、漸、權、實”、“教下”、“宗門”、“界內”、“界外”、“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名惑”)…其高深精妙,令人擊掌;而其統攝涵容,又使人淚下。

法師告誡我們,之所以要學習《教觀綱宗》,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做“兩種跛腳形態的佛教徒”:專重行門而不重教理,便會成為以凡濫聖、增上慢型的“暗證禪師”;而僅研教理而忽略實修,便會成為“野狐禪”。這兩種跛腳形態,可能正是我們很多修行人都有的毛病。於我自己而言,更是“兩腳都跛”;從前以為自己看了不少書,多少於教理還有些知識,但壹聽法師的講解,便慚愧無地、遽然驚醒。聽法師講到圓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壹位”、“五十壹品破無明”…的時候,更是冷汗直下,那真是不思議境界!佛法的高妙超絕、次第循序、廣大精微,昭然若揭!那真是讓我想起,壹支螞蟻爬過愛因斯坦在黑板上的方程式壹角的故事,我等凡夫眾生,不恰似那只螞蟻嗎?然而能“爬過這壹角”,以我等如此受局限的智能,得窺諸佛菩薩不思議境界之億萬萬之壹,又是何其有幸?!

法師的講法,不僅有義理的超絕,亦有別開生面的精巧結構。正如看壹部精彩的電影,絕不讓妳猜到結尾,然而等妳看到結尾,卻發現壹切圓融無礙、首尾呼應,自然天成;而更重要的是,打破妳固有的思維模式與執著,在壹個更高的維度上獲得啟迪。法師以《教觀綱宗》為圖譜,講藏通別圓四教之異同、似註重在四教之“異”,聽前兩節課時會有“越過壹山又壹山”、“壹山還有壹山高”之感;若不仔細體察,很容易落入對四教的分別念,陷入高下評斷、取舍對立之思維陷阱,以為四教是涇渭分明、高下立現的不同教派;所以法師在最後壹課,給我們來了個反轉和棒喝:雖說四教似圓教之最高明,然而回到修學,我們應以圓教之態度(我個人理解,就是意識的維度;“何其自性,本自清凈”,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壹切圓融)、發別教之行願(廣發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以通教之空幻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後落實到藏教之方法(“十二因緣”、“四念住”…)。法師用心良苦,讓我們壹方面看到四教在整個意識維度上的差異,知道從哪裏下手、開始修行,另壹方面讓我們明白所有的法和教理,都是契機而已,沒有高下之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破我們的分別執著心。

法師在講法的過程中,又時時流露出對諸佛祖師的真切信願與承擔。法師講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涅槃之前,講完法華經,法師做了壹個比喻,叫做“大豐收”,所有能度的,當時都度了,就像大豐收壹樣,那些還遺留在地上的小穗谷,就是我們這些還未度的;十方世界,講完法華便入涅槃了,然而佛陀慈悲不舍眾生,獨為我們娑婆世界還留下壹步《涅槃經》,何等慈悲!聽到這裏,我似乎感受到佛陀的無量慈悲心,從內心深處生出大慚愧心,嘆自己多少劫輪回劇苦,卻還在這裏生死流轉,豈能不生大慚愧心與大堅決心?法師又講到聖嚴師父對四眾弟子的教誨,諄諄告誡他們不要讓法脈在他們這裏斷了…讓我們感受到聖嚴師父的拳拳之心和法師作為弟子的感恩與承擔。法師又分享太虛大師的法語,談到自己讀高僧傳時,為太虛大師而感動落淚,讓我們感受到法師作為壹個有血有肉的人所有的情義…法師又講到智者大師與慧思大師的故事,‘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在分享故事的精彩之外,更讓我們感受諸佛祖師的本懷。

法師還有很多精彩的智慧法語,在我看來,是觀機逗教、特別適合現代人心性的、可以在平時生活中用得上的修行入手之門:

法師提醒我們:修行人要學習“認識自己”,向內觀,發現自己;“修行人如果連自己都不認識,還談什麽修行呢”–以我淺薄的學識而言,這句話其實非常深刻;“認識妳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這句話就壹直被我們這世間的聖者哲人所信奉,它雖是世間法,可能也通往出世間的法門;以我個人的觀察和體驗,當今西方世界,頗有當年佛法東傳再現之象,以佛法統攝的禪修、正念、瑜伽、止觀…等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接收和尊崇,科學界和靈性導師中,更不乏修學佛法的智者。而佛法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亦是頗有意趣的事;佛法傳入我們中華漢地(東方)時,與本土文化的融合,開出了禪宗的法脈之花;而當今的佛法西傳,是否也會顯現出佛法的廣大精微、涵容壹切、能生秒有的特點呢?我觀察到許多西方的學佛先驅,尤其是來自知識界和科學界的智者,似乎在把佛法與心理學結合,開出了很多極有影響力的整合身心靈的修學方法,在對治現代人極其粗重和極其晦暗無明的煩惱心時,非常有效。而“認識妳自己”,包括觀察自己腦海裏的種種模式、種種受過去制約的心靈創傷,就可以成為壹個很好的開始;

法師又雲:怎麽知道來接引的佛菩薩是真是假?佛菩薩是自心變現出來的,如何會不知呢?提醒我們要小心往外攀援、外求而來的種種境界;

法師又雲:修學什麽法門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和帶著壹顆怎樣的心去做事和修行;態度和心的純凈與否是因;方法是所緣。以菩薩的態度和心去修學哪怕普通的法門,也能得菩薩的佛果。

法師又雲:什麽叫功夫?學佛人不要以為有壹點身心安樂就叫境界,那些壹打坐感受到壹點身心安樂就不想起來的,不叫功夫;真正的功夫是要坐下便能坐安穩,要起來便起來,快速切換、隨順諸緣,那叫有功夫

法師又雲:修行人要有福報、要懂得惜福留福,要把福報留到兩個最關鍵的時候:壹個生死關頭,壹個修行要證悟的關鍵時刻;這兩個關鍵時刻,沒有福報是很難的

法師又雲:大家不要往外求,妳真正下功夫修行、真修實幹了,適合妳的經本會出現,善知識會來找妳,這是妳自心變現出來的

法師又雲:火箭升空的時候,隨著越升越高,必須把很多東西丟掉,壹層壹層的丟;修行也是,任何壹個境界都不能執著,越往上修越要舍,舍掉那些境界,才能繼續往上,不然執著壹個境界,“可能會爆炸”(走火入魔)…

整個課程下來,法師妙語連珠,而以我有限的聽聞和記憶力,只能如海貝拾遺了。整體的感受是,法師這三天的講法,圓融義、理、情,“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義理高妙、體系宏大、脈絡清晰、而語言平實質樸,將壹部原本16個小時的課程,濃縮成6小時的開示,開顯大慈悲與大功用,讓我們這些普通聽眾亦能壹睹佛法真容、承受甘露法語,惟其發大慚愧心與感恩心,精進修行,不能為報。

阿彌陀佛,感恩合十!

您也許也會喜歡…